江苏·太湖风景名胜区

资源版

吴韵新生代·指尖传薪火 ——泰伯庙非遗体验活动唤醒文化基因
信息来源:泰伯庙 || 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21日 || 查看604

四月的阳光漫过泰伯庙的檐角,在至德殿前的青砖地上铺开细碎的光斑。4月19日上午,30个稚嫩的身影打破千年古庙的静谧——"指尖上的吴韵·非遗体验主题活动"在此启幕。当非遗传承的接力棒递向"10后"的小手,吴地文明的基因链悄然续写着新的章节。

14.jpg

檐下童声问古今

九时整,孩子们在家长们的带领下早早来到泰伯庙,围着泰伯书院高华老师好奇地问:"老师今天教我们什么呀?"

"你们知道吗?吴地先民捏泥巴也能捏出国家宝藏。"随着这句开场白,高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惠山泥人、泰伯庙会等吴地特色非遗项目。高华指着场景模型中火柴头大小的"至德殿"匾额:“吴地百姓祖祖辈辈都会来瞻仰。”六岁的刘安然举手提问:"老师,以前的庙会也像现在这么热闹吗?"这番互动引得现场笑声阵阵。

执笔方知匠人艰

非遗小课堂刚刚结束,国学堂摇身一变为创意工坊,白色石膏娃娃摆上长案。当工作人员分发颜料时特别提醒:"惠山泥人上色讲究‘三分塑七分彩’,稍不留神就会晕染出界。"话音刚落,就有孩子惊呼:"蓝色和黄色混在一起变成绿色了!"

九岁的王希睿屏息凝神,笔尖在卡通九尾狐上勾画青铜纹饰,手腕一抖线条便走了样。"手指要像泥人师傅捏竹签那样稳。"高华老师轻声指导。

15.jpg

稚手初识传承重

反复尝试后,三十件作品终于完成。虽然纹样不及非遗展品工整,但每道笔触都镌刻着专注的痕迹。"现在知道为什么非遗传承人要把指甲留长了吧?"高华指着惠山泥人展品解释:"他们用指甲当刮刀修细节,一坐就是一整天。"九岁的周宇航看着自己染满颜料的双手,轻声说:"我画一个小时手就酸了,师傅们真了不起。"

17.jpg

18.jpg

活动尾声,家长们发现那些原本吵闹的"小皮猴",此刻正小心翼翼捧着作品,像捧着易碎的泥胚。当稚嫩的手掌体验过笔尖的颤抖,当纯净的眼眸见识过传承的重量,这场看似简单的石膏彩绘,已在童心种下敬畏的种子。这场看似游戏的非遗初体验,实则是文化基因的温柔唤醒。或许某个孩子衣角沾染的靛蓝颜料,正孕育着未来文化传承的星火。

【打印此页】 【纠错】
关于我们
法律声明
常见问题
主办单位: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
办公地址: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青山路29号
邮政编码:214062 联系电话:0510-85815160
备案编号:苏ICP备20007056号
苏公网安备:

32021102001172号

访问量:1082140
提示
确定